浦城梨岭关
浦城梨岭关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。
浦城梨岭关
年代:唐
座落地点:浦城县九牧镇九牧村
该关位于浦城县九牧镇九牧村高步亭自然村。古时因山产梨,称梨岭;唐贞元初,林藻与其弟林蕴联袂进京赶考,在岭头题下姓名,后两兄弟均科举及第,就称为折桂岭;又岭有五显庙,俗称五显岭。关为南北走向,关墙残长30米,高3-5米,下宽9米、上宽6.5米。关门残高3.2米,厚6.5米,宽3米。在关南侧顶部还发现营房遗址和石砌圆形泉水井一个,井深1.5米,直径0.65米,泉水清澈可鉴,甘甜爽口。据当地老乡回忆:关总长约80米。关门用片石砌成,顶为半圆拱状,关楼南面书“全闽锁钥”,北面书“越闽砥柱”。民国22年(1933),建造江(山)浦(城)公路时被毁。梨岭关规模宏大,关之四周,深坑危堑,林木周密,道路崎岖,地势峥嵘,山奇水秀,挺拔雄伟,堪称“福建第一关”。
在梨岭有一条通往浙江江山的石砌古道,据《读史方舆纪要》记载:“凡自浙入闽者,由清湖渡(江山市南)舍舟登陆,连延曲折,逾梨岭而至浦城县西,复舍陆登舟,以达闽海。”。据考证,该古道始建于唐代。上下3.6公里,每级石阶长2.7—3.6米,宽0.75—0.8米。保存尚好的约200米。
保护范围:关墙四周各延伸20米和古官道两边各向外延伸10米。
2009年,浦城梨岭关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九牧镇 "浦城县辖乡。1958年设九牧公社,1984年改乡。位于县境西北部,九牧溪上游,距县城29公里。面积151平方公里,人口1.2万。205国道过境。辖九牧、蒋坑、渭潭、中墩、中垄、吴墩、杉坊、富源、黄毕、洋墩、黎处11个村委会。毛竹资源丰富。蕴藏煤、花岗岩、铅锌等矿。乡镇企业有竹制工艺品、竹席、石板材加工等厂和煤矿。农业主产水稻,为县商品粮主产地。盛产红米,誉…… 详细++