湘乡市

悟途旅游网 > 湖南省 > 湘潭市 > 湘乡市 > 何家湾越人墓旅游

何家湾越人墓

2020-08-15 23:10 湘奇湘情 T
  何家湾越人墓

春秋墓葬。位于湘乡市东郊乡长丰村何家湾。1982年发掘3座。1号墓为带壁龛的土坑竖穴墓。随葬有8件铜器,其0-自壁龛的有铜鼎、缶、削各1件。铜鼎盖上有一镂空盘状盖纽,表而满饰阴刻重圈纹,盖面中心部位有4个涡纹,再外有11道不同式样的图案,有云雷纹、勾连云纹、蟠螭纹、凸棱绳索纹等,粗壮兽蹄足。铜缶为大鼓腹,极矮圈足。另3件铜鼎形状大小相近,腹近直,底近平,三长足外撇,三耳立于口沿,微向外移,耳端呈山字形(即牛角形),内侧满饰折曲纹,并有相对的突出圆眼;立耳下部为云雷纹,有平盖。盖与耳接触处凹时,正好嵌合;接近边沿立有3个半圆纽,捉手外饰阴刻雷纹、三角雷纹、蟠螭纹;三范合铸,底部有三角形铸痕。两件铜敦上下4个侧垂梯形扒钉扣合,整体球形,接近口部处上下各有一环耳纽,饰浮雕云纹组成的兽面;上部有3个下半节为环、上半节由云纹组成的兽头形纽,下半部有3个镂兽蹄足,膝部和足部由云纹组成兽面。2号墓有头龛,无随葬物。3号墓仅出一铜鼎,腹斜直,底圜近平,三直足,足根微外撇、底部三角铸痕,三足正安于三角铸痕三个顶点处。1、3号墓出土的细长足外撇、底部三角铸痕的铜鼎、削,均系越族青铜器中的典型器物;狭长的墓坑常设壁龛和头龛,是越人墓的特征,故可判断其为春秋晚期越人墓。但所出兽蹄足鼎、敦、缶,却是典型中原或楚式器,可证接受中原和楚文化因素相当明显,说明春秋晚期楚势力逐渐南下,地处湘中的湘乡,已与楚直接接壤。

信息来源:《湖湘文化辞典》

东郊乡:湘乡市辖乡。1956年置东郊乡,1962年为东郊公社,1984年复置乡。位于市境东部,面积89.8方公里,人口5.5万。乡政府驻小塘寺。湘黔铁路、韶山铁路、湘(潭)邵(阳)公路过境。辖石竹、长丰、玉塘、定托、花亭、浒洲、旺兴、新村、关石江、新塘、新江、杨树、大桥埠、上花、西北、金星、田园、碧星、柘塘、向韶、新园、炭棚、罗公桥、新研、三湘、虎涧、枫泉、惠家、永…… 东郊乡详细信息++

(暂找不到相关图片,欢迎提供。)